翻译过程中,在词汇方面通过使用词义表达的变化、情感色彩表达的变化以及词类的变化等翻译方法有利于提高文章理解性、可读性;在句法方面通过句式的变化、结构的变化等翻译策略更符合汉语的语用习惯,有利于增强信息传递性。不拘泥于原文的表达形式,在词汇和句法方面使用增译、转换、拆句等的翻译策略,有利于实现以元信息准确性为基础、以目标读者为中心的“功能对等”的翻译目标。以准确性为前提,将传统文化因素融入源信息当中,使二者有机结合,可使文字更加鲜活,进一步实现译文内容“信、达、雅”。
词类的变化出于源语言读者群体与译文语言读者群体语言习惯的差异。林同济先生曾指出“展开一篇汉语作品,略与英语作品相比较,我们马上可以发觉:前者的动词频率,往往远远超过后者。”由于英语偏向于使用名词、形容词等静态词,而汉语偏向于使用动词,因此为适应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词类转化的应用屡见不鲜。
例1:Overhyped, underappreciated
译文:炒作过度,未免失宠
分析:此例的原句为两个形容词“吹嘘过头的,不受重视的”,仅仅是两个评价性的词语堆砌,并不能使读者通过标题提前了解新闻内容,甚至使读者对新闻内容的前瞻性更加模糊;而将其译为“炒作过度,未免失宠”则更为直接地将新闻内容进行浓缩与概括,富有韵律和感染力,使得读者通过新闻标题便能对大致内容有所预测,增强该篇财经新闻的吸引力。简单概括,符合新闻标题简洁的要求,满足受众的需求和审美期待。同时,通过将两个形容词转化为“四字格”形式,加强了词语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因为“炒作过度”所以“失宠”。
中华民族发展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以方正、均衡、和谐为特征的民族审美心理,并由此生发出了工整对仗的语言形式。“四字格”以其结构凝练、节奏整齐、外观整齐均衡获得中国人的青睐,译文中使用“四字格”符合汉文化“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特点。
例2:Monetary policy is less powerful when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lax and competition muted.
译文:当公司治理松懈且市场竞争疲弱时,货币政策则鲜有强劲之势。
分析:在此例中,“less powerful”直译为“较不强劲的”,为形容词,中文翻译为“鲜有强劲之势”,将其动态化,使得全句翻译更通顺,更贴近中文表达方式,符合读者阅读习惯。
现代汉语中,存在一批由古代的单词演化为今天的语素保留下来表达委婉式否定的降格语素。如译文中“鲜有”表达的否定属于语义积淀下产生的一种留有余地的否定,我们称之为降格否定。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句法上黏着、语义上不全、语用上委婉。
语用上委婉是使用“鲜有”一词最重要的原因,中国传统会话具有礼貌性倾向,使用降格否定可降低交际过程中难堪的局面以及避免交际关系恶化。
“鲜有”为黏着的否定语素,必须与其他语素组合才具有自由度,故此在翻译“less powerful”时使用词类转换,译为“鲜有强劲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