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制,即adversary system,是英美法系诉讼的显著特点,也称诉讼中的“当事人主义”。在对抗制下,被诉方首先被假定是无辜的,起诉方律师须举证证明自己的观点,被诉方对起诉方的证据进行反驳,庭审中通过交叉盘问(cross-examination)来认定证据,法官在认定事实和证据时处于次要地位,被诉方更没有自认其罪的义务。对抗制要求对立双方在公正的裁判者面前主张各自观点。
纠问制,即inquisitorial system,与对抗制相对,是大陆法系通常的诉讼形式,法官或审判官会主动参与事实与证据的认定,集侦查、控诉、审判职能于一身,不论是否有被害人或其他控告,根据职权主动追究犯罪。因此法官在认定事实和证据时处于主要地位。
【总结对抗制与纠问制的区别】:
1、是不同法系的法庭辩护制度。普通法体系的主要优势就在于其对抗制。英美法系司法程序的显著要素就是对抗制。
2、产生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不同。纠问式诉讼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而对抗式诉讼则是奴隶制民主共和和封建制初期的产物。
3、法官的职能不同。与纠问制不同,在对抗制中,法官的地位是中立的。
4、被告人的法律地位不同。在纠问式诉讼中,被告人只是诉讼的客体,只能被迫究,被处罚,没有任何诉讼地位;而在对抗制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各自都有控辩的权利。
5、审讯的形式不同。纠问制诉讼是采取秘密的,刑讯逼供合法化;而对抗制诉讼则是实行审判公开、“不告不理”的诉讼原则。
参考双语例句:
UNCT notes that the new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adopted in 2008 would change the current inquisitorial system of justice into an adversarial one.
国家工作队观察到,2008年批准了一部新的《刑事诉讼法》,借此将现行的调查制度转变为一种新的司法对抗制度。
Sometimes, legal systems undergo an entire structural and systemic transformation such as has been witnessed by the Special Rapporteur in a recent country visit, notably at the criminal procedural level, with the transition from a written inquisitorial to an accusatorial system.
有时,法律制度经历了结构性和系统性的全面改革,正如特别报告员在最近一次国家访问中见证的一样,主要是在刑事程序方面,从书面纠问制向控告制转变。
There was no adversary system, no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and judges and prosecutors typically used an inquisitorial style to question the defendant, who was often the only witness.
没有对抗性讼诉制度,没有无罪推定,并且法官和检察官非常典型地使用 了 纠问式的提问方式审讯往往作为惟一证人的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