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之财经英语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一)财经

词汇“财经”起源于何时,学界暂无详细考证。百度百科指出,在中国,“财经”指“财政、金融、经济”,其概念源于计划经济体制时代。1947年4月,中央在华北解放区设立财政经济领导机关“华北财经办事处”,简称“华北财办”。1948年5月,中央取消华北财办,成立“中央财政经济部”,董必武兼任中央财经部部长。从上可知,“财经”是个简称,最初指“财政经济”。

通常,财经类专业指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常见专业包括金融、会计、统计、财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所涉及的学科有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税务学、保险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审计学等;由此可见,“财经”既不是一个专业,也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被大家常用来指涉各种宏观经济现象的说法。通常,我们谈到“财经”,就会提到央行、财政部等相关词语。财经虽然不是一个专业或学科,但语义宽泛,表达贴近生活,人们都喜欢使用。例如,我国有“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几十所财经类院校;中央电视台有财经频道以及“财经人物周刊”等节目。各大互联网平台设有财经专栏,如“新浪财经""凤凰财经”“财经郎眼”等。还有一些财经类期刊,如《财经》《财经新世纪周刊》等。2018年3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设立直属议事协调机构“中国共产党中央财经委员会”(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从以上例证可知,在我国,“财经”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与经济相关的各种现象都可以纳入财经的范畴。

与“金融”一样,“财经”的英译对等词也是finance,如财经记者(financial journalist)、财经评论(financial commentary)。有时,财经也被译为finance and economics , economics或business,如中央财经大学(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中南财经政法大学(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中国国际财经》(China International Business)。

(二)财经翻译

关于财经翻译“是什么”与“译什么”这两个问题,周兆祥、范志伟指出,“财经翻译”就是把“与财经业务有关的文献翻译为另一种文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经翻译是指“一切与金融、财经事务有关的文件翻译”;狭义的则“多指企业融资(Corporate Finance)文件的翻译”。二人认为,在当前中国,财经翻译“更多集中于企业融资这个类别之上”,企业融资文件主要包括“报章或网上公布、通函、年报、售股章程”等。李德凤把“财经翻译”称为“财经金融翻译”,但却未给该术语下定义。他认为,财经金融翻译文本主要包括:“(1)上市公司发布的文件,如招股章程、年报、通函、公告;(2)银行﹑投资公司、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刊印的宣传单张、简介小册子、分析评论文章,以及保单合约等;(3)政府发布与经济有关的文件和报告”。其实,根据财经翻译实践,财经文本还包括财经新闻、金融图书等内容。

周兆祥、范志伟使用词汇“财经”定义“财经翻译”,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在广义定义中,周、范二人使用了“财经业务”“财经事务”等概念,定义同语反复,存在逻辑问题。另外,何为财经业务、财经事务?也没有说清楚。在此,我们认为,“一切与上市活动、证券交易、金融机构相关的文件,以及与政府经济文告、经济类新闻资讯、金融图书等文件有关的翻译”就是“财经翻译”。

我国现有的几本财经翻译教材主要在香港地区出版,其中《财经翻译精要》《财经金融翻译:理论与实践》主要讲解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IPO与信息披露文本的翻译,也就是企业融资、证券文本的翻译。在中国知网,以“财经翻译”为篇名的相关论文有50篇,其中核心论文9篇,而把“财经”与“翻译”连用,包含词组“财经翻译”的核心论文有2篇。这两篇文章以及上面所提及的财经翻译教材,作者大都来自香港。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财经翻译业务量大。二是香港属于英汉双语立法社会,所有的正式文件都必须使用英汉两种语言发布。特别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2000多家上市公司,每年需要使用英汉两种语言,对外披露公司年度经营信息。大量的财经翻译业务,使香港及其毗邻城市广州、深圳,成为我国财经翻译的产业重镇,也促使部分香港学者顺应产业需求,展开针对财经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系列研究。

发布于 2022-05-04 22:41:41
还没有评论
    旗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