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1日,“双一流”背景下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建设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法连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渌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语言学研究基地主任邓耀臣教授以及华北科技学院副校长顾秀根教授分别就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以及法律英语专业的设置发表了重要观点。
张法连:涉外法律人才应通过设置法律英语专业系统培养
张教授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也适用于高等教育改革。市场倒逼法学、外语类专业改革,市场需求催生新兴交叉学科。单一学科背景的外语人才已不能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时代呼唤复合型外语人才。目前,在各类涉外事务中,中国的高端外语人才寥寥无几。全国范围内,既熟知国际规则,又精通外语,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涉外法律人才极其匮乏。显然,这将极大地影响“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行稳致远。
张教授指出,培养涉外法律人才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习近平2019年2月2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要“加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随后,司法部、教育部等13个部门召开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提出了要“加强涉外律师人才培养,保障我国在海外的机构、人员的合法权益”。张教授认为,涉外法律人才是精通英语、明晰法律的“精英明法”高端复合型人才。作为新兴交叉学科,法律英语理应承担起培养此类复合型人才的重任。
张教授认为,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是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要以法律英语人才的培养为起点,要从培养坚实的法律英语语言基础开始,以英美法为载体,从系统学习法律英语语言走向全面学习英美法知识。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新时代高校外语、法学教育教学改革要为国家战略服务,努力推进涉外法律人才系统化培养。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不能单靠法学院系,外语院系应该承担起法律外语能力培养的重任。
张教授指出,增设法律英语专业应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汪洋强调涉外法律工作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推进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保障,涉及到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法律英语是涉外法律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是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关键。法律英语人才是涉外法律人才的必经阶段。所以高校应从国家战略高度来看待法律英语专业的设置问题,加快设置法律英语专业,从而加大法律英语人才培养力度,缓解涉外法律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
于渌:涉外法律工作离不开法律英语
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渌先生十分赞同张法连教授的观点。他认为,法律英语是新兴交叉学科,对于培养优秀的涉外法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建设法律英语专业培养涉外法律人才应以法律英语学习为起始点。于院士指出,法律英语具有专业性、严肃性和准确性的特点,比起其他语种,法律英语语言价值更高,必将有效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美国法在世界上有特殊的地位,是英美法的典型代表,具有完整的法律体系和丰富的内容。美国法和英语的地位决定了涉外法律工作离不开法律英语。
邓耀臣: 发展法律英语交叉学科是外语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邓教授认为,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进行跨学科研究,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催生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邓教授认为,涉外法律人才是我国当前亟需的人才。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多学科交叉。
邓教授赞同张法连教授提出的“培育法律英语新兴交叉学科增长点,加快设置法律英语专业”的观点。国家提倡建设新兴交叉学科增长点,主要是为解决目前单一学科不足以满足新形势下特定人才需求的问题。而法律英语新兴交叉学科以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为目标,紧密契合目前的人才需求。市场需求是法律英语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当前外语教学改革的瓶颈期,发展法律英语学科、设置法律英语专业无疑是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顾秀根:法律英语专业的设置高度契合市场需求
作为大学校长,顾教授一直为高校外语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而担忧。顾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教育同国家发展的目标和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他认为张法连教授提出的“将市场的引领作用运用于外语教育改革”的观点很中肯。目前外语专业设置需要紧密联系市场需求。在教育改革中坚持需求导向,密切关注国家和社会需求,才能克服因教育保守产生的教育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才能保持适应时代的敏捷性。顾教授认为,张法连教授提出的“面向涉外法律服务现实需求,培育法律英语新兴交叉学科增长点,设置法律英语专业,从而推进涉外法律人才的系统化培养”,是契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合理论断,对于外语专业教育改革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文章来源:法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