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法律研究》2019年第1期目录及文章摘要

To keep you motivated!
0 人赞同了该文章

《语言与法律研究》2019年第1期文章摘要



1

奥利斯·阿尔尼奥的法律解释之证成理论

舒国滢

摘  要: 奥利斯·阿尔尼奥在《作为合理性的理性: 论法律证成》一书中 提出了比较完整系统的法律论证合理性理论。他力图对法教义学解释立场的证成结构予以明证,在 “规范陈述” 和 “解释陈述” 以及 “规范立场” 和 “解释立场” 概念分析基础上,把法律解释看作是一个理性实践商谈的程序。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法律解释立场如何与特定法律共同体的共识相关联,阿尔尼奥在佩雷尔曼的 “听众” 概念的基础上发展出一套新的听众理论。在他看来,一个理想且特殊的听众 (“特定的理想听众” ) 是一个可以达成理性共识的群体。由于奥利斯·阿尔尼奥在现代法律论证理论上的贡献,他被视为现代法理论领域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关键词: 阿尔尼奥 法律论证理论 听众 证成 法律解释

2

弱势群体面临法律的困坷与语言问题——以受教育较少或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人群为例

潘庆云

摘  要: 法律极度依赖语言。语言是一把 “双刃剑”,既是司法公正的载体,又是司法公正的 “牢笼”。而对弱势群体而言,涉法语言不啻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本文从对中国法庭的调查和笔者自身从业取得的语料出发,以受教育较少或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人群为切入点,揭示他们面临法律困坷时的种种语言表现,并从加强人权法治保障的视角,探讨如何落实弱势人群的话语权利,缓解他们的语言不能,救济他们面临法律的困坷,从而实现司法公正。


关键词: 载体 牢笼 弱势群体 面临法律的困坷 司法公正

3

法律语言的冗长与冗余

刘蔚铭

摘  要: 冗长与冗余是法律语言里常见的语言现象,在漫长的衍变过程中,法律语言形成了繁文缛节的文体特征。为了万无一失,法律语言环环相套、 层层环扣,啰嗦而浮夸,句式冗长,艰涩难懂。为了增强语力或由于疏漏,法律语言常常包含超过实际需要的冗余语言信息。这些余赘甚至有可能演变成语病或隐患。本文首先探讨冗长的句式是如何生成的,通过实例印证法律语言从清晰到冗长的过程;其次探讨消极的冗余现象———显性冗余和隐性冗余,通过实例说明冗余现象如何导致语义逻辑失衡;最后探讨法律语言清晰易解的现实意 义。冗长与冗余是法律语言的两个绊脚石。少则精,简则清,易则明。清晰易解的法律语言是清除绊脚石的动力。


关键词: 法律语言 冗长 冗余

4

庭审语境下辩护律师反问句语用功能及其多模态表征 

陈海庆 孙润妤

摘  要: 在庭审语境下,不同类型的反问句往往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它不仅可以表明说话人的言外之意,也在语言与非语言模态的共同构建下反映出态度意义。本文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和焦点功能理论,以 CCTV-12《庭审现场》栏目庭审案件转写文本为语料,运用 “田野” 调查和实证研究方法,并借助 Praat语音分析软件,对庭审话语辩护律师反问句的类型、数量和多模态表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辩护律师反问句类型主要包括: 表述式否定问句和反驳式否定问句,它们通过正反、特指和是非三种句型表现出四大语用功能,即强调、责备、确认及申辩。其中,反驳式否定问句仅通过特指问形式在法庭辩论阶段传递申辩功能。


关键词: 庭审话语 反问句 辩护律师 语用功能 多模态表征

5

法律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路径探究

张 清 商天然

摘  要: 随着 “ 一带一路” 倡议的纵深发展,涉外法律事务的逐年增加,法律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涉外法律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语言。法律英语专业的发展和学科建设首先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如何建设 “法律+英语” 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成为一大难题。目前高校法律英语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也有待提高。本文从法律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入手,分析其现状,最终提出一些法律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改进的建议。我们认为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师需要努力探索,勇于创新,积极转型,力争做到语言的精通者、法律知识的熟悉者、法律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实践者、较强水平的科研者这四 种角色,承担起法律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重任。本文旨在引发学界思考,抛砖引玉,促进法律英语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从而提升我国法律英语教学及人才培养水平,满足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


关键词: 法律英语专业 法律英语教学 法律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6

美国法律语言的解释——以美国最高法院判例为例

高凌云

摘  要: 虽然语言是法律的载体,然而法律语言却与普通语言不同,甚至有时同样的词汇或常用语句,在日常语言中与在法律语境中的含义也大相径庭。即使是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在判案时也需要对语言进行慎重分析。本文选取了近年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针对法条语言的解释作出的六个最新判决,对语言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对法律语言的解释,一般采取文义解释、历史解释、 体系解释、比较解释及公共政策考量的方法,探求在国会立法时该法律语言的普通含义,并且一般拒绝给老的法条灌输新的含义。这些判例有助于帮助我国律师和其他法律界人士更好地理解英美法律制度,尤其在目前中美贸易之间摩擦不断,将来可能出现更多司法纠纷的情况下,为了能更好地在商务谈判或司法实务中掌握主动权,对于国外的法律语言的理解和掌握尤其重要。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法律语言 法律英语

7

论中国特色法治术语的汉英译名统一问题与创新原则

刘法公

摘  要:  目前,中国特色法治术语汉英译名缺乏统一,随意变动,严重影响中国法治理念信息的对外传播质量。本文依据法律术语翻译的 “一致性” 要求,运用实例分析了中国法治术语译名不统一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认为实现法律原文和译文的功能对等,前提是遵守法律翻译 “一致性” 原则,而现有的译名统一原则尚不足以解决目前的问题。为此,通过反复研究后,本文提出了中国法治术语汉英译名统一的两条新原则。该原则简便有效,能帮助我们从法治术语的多元化译名中确定统一译名。


关键词: 汉英翻译 法治术语 中国特色 译名统一 问题与创新原则

8

我国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张法连 李文龙

摘  要: 为助推我国涉外法治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从人才界定、培养目标、培养阶段、培养主体和培养机制五个方面尝试构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于涉外法治专业人才的培养,本研究认为: (1) 在培养目标上,应以外语素养(以法律英语为关键) 以及法律素养(以英美法为重点) 为核心素养;(2) 在培养阶段上,应以法律英语人才作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经阶段;(3) 在培养主体上,法学院校和外语院校是培养主阵地,法律英语专业是基本单元。 (4) 在培养机制上,法学院校和外语院校应增强合力,以法律英语专业为平台,共同构建符合涉外法治专业人才成长规律的长效培养机制。


关键词: 涉外法治专业人才 法律英语人才 涉外法律工作 人才培养体系

9

从法律英语证书(LEC)考试看我国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曲欣 张鹏飞

摘  要: 法律英语证书 ( LEC) 全国统一考试结合中国外语教育现状和社会需求,自从 2008 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出,至今已成为我国涉外法治专业人才法律英语能力水平的衡量标准。本文从涉外法治专业人才的法律英语水平测试出发,分析 LEC 考试与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的契合度,探讨 LEC考试对法律英语教学等方面的反拨作用,以期为我国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路径。


(文章来源:法平教育)



发布于 2020-06-28 21:58:10
还没有评论
    旗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