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小说有一个分类叫“历史小说”(Historical Fiction),这些小说大多以二战为背景,比如前几年非常流行的小说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以及The Nightingale就属于这一类别。今天要介绍的书The Book Thief(偷书贼)也是一本很有名的二战题材小说。
这本书作者Markus Zusak是澳大利亚著名青少年文学作家。《偷书贼》虽然面向的是青少年群体,但它更适合成年读者,因为这本书无论是语言还是书中所体现出的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都远超一般青少年小说的深度。
《偷书贼》主要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德国小女孩Liesel和弟弟Werner因为纳粹的迫害而不得不被送往慕尼黑郊外小镇的寄养家庭,但弟弟在中途不幸夭折。在弟弟的简陋的丧礼上她捡到了人生中第一本书The Grave Digger's Handbook,但因为不识字而无法阅读。在寄养家庭中她遇到了很善良的养父母,并逐渐适应了新生活。有一天养父Hans发现了Liesel藏在床底下的书,于是决定教她识字读书。Liesel很快爱上了阅读,并在后面陆续通过各种方法得到了13本书。这些书带给她无限慰藉,帮她度过了战争中的艰难时光。同时,Liesel在小镇中还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包括养父母冒着生命危险收留的犹太青年Max,挚友Rudy Steiner以及镇长夫人Ilsa Hermann。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她所拥有的这一切美好事物最终都被夺走。
这本书之所以取名The Book Thief 是因为小女孩所拥有的14本书中有一部分是她偷来的,比如她的第二本书The Shoulder Shrug就是她从纳粹烧毁的犹太书籍中偷偷抢救而出。因为这一偷书行为,她也得以认识镇长夫人Ilsa Hermann,并在她的书房中接触到了更多的书籍。她的最后一本书是她自己写的回忆录,名字就叫The Book Thief,这本书后来被死神拾获,在她临终之前死神又将书交还给了她。
《偷书贼》的前几章可能不太好读,因为书在开头并没有交代叙事者的人物身份背景,叙事者一上来就在描述各种各样的天空颜色。等读了好几页之后你才会发现——叙事者就是死神本身,故事是通过他的视角来讲述的。在书中死神并不是一个面目狰狞冷酷无情的角色,而是一个沉着冷静对人间疾苦带有同情心的形象。在死神的描述中战争和死亡是如此普遍以至于一切都显得稀疏平常。在战争中他见过了太多人性的善与恶,以至于连他都忍不住问为何人性的美好和丑陋可以共存。(The consequence of this is that I'm always finding humans at their best and worst. I see their ugly and their beauty, and I wonder how the same thing can be both.)在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后,他在书的最后留下了这么一句令人深思的话:I am haunted by humans.
这本书令人称道之处还在于它的语言。作者用词丰富而精细,很有场景极具画面感。举两个例子:
这是小说开头死神对于德国小镇被轰炸的回忆。这一段画面感非常强,从中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小镇被飞机轰炸后残垣满地的惨状,但死神的语气平静到近乎冷酷,彷佛在说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这更加衬托出战争的无情。
这一段是Liesel最后和她的朋友Rudy Steiner吻别的场景,这里文字描写非常细腻,整个场景像电影慢动作回放一样,让人印象深刻。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来这本书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