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史的英译,周朝的“五声听狱讼”在进行英译处理时,应如何翻译比较得体?

中国法律史的英译,周朝的“五声听狱讼”在进行英译处理时,应如何翻译比较得体?

被浏览
0

1 个回答

今天,是余生的第一天。

题主所说的周朝的“五声听狱讼”出自《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郑玄疏:“观其出言,不直则烦;观其颜色,不直则赫然;观其气息,不直则喘;观其听聆,不直则惑;观其眸子,不直则眊然。”


“五声听狱讼” 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五听制度。周朝审理案子重视口供,为此创制了“五声听狱讼”的审理方法。即是要求法官从言辞,神情,呼吸,神色,气息等方面去了解当事人的心理活动。


所谓“五听”,就是西周时期司法官审理案件时,运用察言观色进行审讯,以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五听”的具体内容是:一曰辞听,观察当事人的言语表达,理屈者则言语错乱。二曰色听,观察当事人的面部表情,理屈者则面红。三曰气听,观察当事人的呼吸,无理则喘息。四曰耳听,观察当事人的听觉,理亏则听语不清。五曰目听,观察当事人的眼睛与视觉,无理则双目失神。


“五听”是通过观察被讯问者的感官反应以确定其陈述之真假,虽然近于主观,但比起夏商的“神判”显然前进了一大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审判心理学的萌芽。当然,完全依赖察言观色的方式审理案件,往往导致主观唯心主义的司法擅断,有时也会人为地制造一些冤假错案。周以后历朝的司法实践都沿用了“五听”。


在进行翻译时,最好将“五声听狱讼”展开处理,从疏通文意着手,将这“五听”的所指展开,即 “当事人的言语表达、当事人的面部表情、当事人的呼吸、当事人的听觉及当事人的眼睛与视觉”对照一一翻译出来即可。


我给出的参考译文如下:


 “the judge is required to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parties in terms of their words, facial expressions, breathing, hearings and eyes and looks”.

方法给到你了,你也可以试着自己出一版译文。

推荐标签
换一换
推荐专题
换一换
旗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