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对“委婉”一词的解释是:“形容言词曲折婉转”。所以,汉语中“委婉”也叫“婉转”。《现代汉语词典》对“婉转”的解释是:“修辞中的辞格之一,指说话温和曲折但不失本意。”英语中,用“Euphemism”指代“委婉语”。《柯林斯高阶英汉词典》对“Euphemism”的解释是:“一种礼貌用语或表达,代替那些说出来让人感到不适或尴尬的言辞。”《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对“Euphemism”的解释是:“一种礼貌用语或表达,以更加间接的言辞消除他人的震惊或不适。”简言之,不管在汉语中抑或是英语中,所谓委婉语就是礼貌间接地用温和含蓄的言辞表达说话人的意思。
在《谈翻译》一文中艾思奇写道:“翻译的原则总不外是以‘信’,为最根本的基础,‘达’和‘雅’对于‘信’就像属性对于本质的关系一样,是分不开的然而是第二义的存在。”可见“信”即准确表达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此外,由于委婉语本身具有模糊性,汉语委婉语表面所指和实质含义往往相差甚远,汉英委婉语翻译稍有不慎便会生出歧义甚至招致误解,致使委婉语在交际中失效。
比如,《水浒传》中的人物“花和尚鲁智深”,对“花”字这一汉语委婉语的理解和翻译。此处的“花”是否意指“花心”、可否将其译为“flowery”?这就需要透彻理解原作中该人物的形象。原作中鲁智深虽是个不守佛门清规的世俗和尚——喝酒吃肉样样能来,但为人豪放仗义,形象正面。所以,此处的“花”并非花心,实质上婉指他“身在佛门,心在俗世”,因此“花和尚”可译为“a secular monk”。若将其简单译为“a flowery monk”,不但违背了原作之意图,而且会招致读者对这一文学正面形象的误解。因此,汉英委婉语翻译也必须在透彻理解原语内涵的基础上,坚持准确表达这一基本原则,使读者能懂其意、明其理,最终达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等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等效就是在承认差异存在的基础上,使译文留给目的语读者的印象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留给原语读者的印象。此外,由于委婉语本身具有掩饰性和美化性,在翻译过程中对其委婉效果的折损、夸大都直接影响着交际双方对已传递信息的理解,进而影响下一步的立场判断和选择。比如,“班门弄斧”这一成语的英译。“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以委婉地自谦或贬损他人自不量力。此处选用了较为常见的两种译法试做分析。译法一:Teach one’s grandma to suck eggs;译法二: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
译法一直接套用英文中意思相近的谚语,虽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但由于“grandma”和“egg”之间没有直接的逻辑关联,弱化了这一成语中“人”和“物”的关系,故其委婉效果大大折损。译文二采用直译的办法凸显了成语“班门弄斧”中“人”与“物”的关系并将两者相结合所表达的内涵体现得淋漓尽致,做到了效果对等。此外,在英语文化中年龄是一个敏感话题,若采用译法一用于自谦,不但起不到委婉自谦的效果,反而会招致歧视对方年龄之嫌。因此,汉英委婉语翻译应该在承认差异存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传达原文的委婉效果,进而促进信息的准确传递、实现有效交际。
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中,委婉语作为社会活动的特殊产物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汉英委婉语翻译不能故步自封,按照惯常做法(在英语中寻找类似的表达)生搬硬套,而是要推陈出新,在英语类似表达的基础上,采用造词译法创造一个与其内涵相同的新词。此处以外交新词“窜访”的译法为例说明。“窜访”一词最早由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2006年2月16日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首次使用,以委婉谴责达赖打着宗教的旗号试图分裂祖国的罪恶行径“窜”有流窜、逃窜之意。“访”即访问、拜访。二者结合起来,“窜访”的基本含义就是逃窜式访问或不正当的访问,常见的译法有“visit”“tour”“trip”。然而,由于“窜访”一词为贬义,以上三种译法偏中性,未将该词委婉的谴责之意表达出来。基于该词字面意义,杨明星给出了“窜访”的政治内涵——“为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鼓吹、兜售其分裂主张而进行的非正义、不正当的访问。”在“visit”的基础上,选择“tout”(兜售之意),创造了一个新词“toutvisit”来表达“窜访”的字面意义及政治内涵,以此委婉揭示达赖等民族分裂分子的真实意图,堪称是推陈出新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