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类语篇都自有特色,翻译时一方面要注意任务背景的要求,一方面也要按照语篇的特色来塑造译文的风格与体裁。想做财经翻译工作得心应手,必须先透彻了解有关文献的“本色”和任务的性质。
天下间的文种,有些纯之又纯,有些是大熔炉:叙事诗、牧师讲道、生物学教科书,都会通篇内容风格大致划一,可是新闻类的文字却可能天文地理政治艺术体育无所不包,牵涉广阔的知识面。财经翻译介乎两者之间:就性质及科目类别而论,它是三类文字的混种―一经济、法律、公关。
(1)经济——”财经”顾名思义,涉及的是贸易、金融、财务等生意,这类文字必然使用大量的金融、经济词汇及贸易术语,而翻译这些专门性文字要求绝对准确和符合行业习惯,即是不但译文语的意义紧贴原文语, 还要配合译文语社会习惯, 例如due diligence一词,在企业融资领域里,是指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员以专业身份和知识审核有关资料是否准确齐备的一个过程,业内通常译做“尽职审查”。
(2)法律——企业融资文件往往具有法律约束力,甚至本身就是法律文件,而法律文字的特色是用词力求精确、意旨清晰、尊重习惯传统,法律翻译的特点则是注重文义准确多于文采、着重保存原文的意旨首尾连贯、译文风格紧贴原文、译文隐藏个人特色等。举例:arm's length一词在法律上并非按一般英语词典解作“同对方保持距离”,而是引伸作“正常、公平交易”,所以碰到法律文件里“The terms of the transaction have been negotiated on an arm's length basis”这句话, 译成中文就是“交易条款按照公平原则商订”。
(3)公关——公关文献的特色通常是推广委托人的形象(例如引起注意、争取好感)、说服读者采取行动(例如促销)。有些企业融资文件也有这样的本质,其成败的关键在乎读者阅读之后是否按作者意愿行事, 例如IPO的功用是向投资者推介公司股份,所载的信息固然要尽量中肯客观,不得夸张失实,但是业务部分也要发挥一定的推介促销作用。试看这句话:“Capitalizing on its successful business strategies and growing brand image as a middle to high-end new style Chinese cuisine restaurant chain providing a wide variety of innovative delicacies, the Group established its first bakery outlet in 1999 in order to capture the growing market of bakery business”, 这段文字摘录自一家著名饮食集团的“业务”部分, 当中的successful business strategies、growing brand image、innovative delicacies等词显然带有感情色彩, 功用自然是推介集团的业务。英文原文要是能够发挥促销功用,中文译文也要同样发挥这样的功用,才算对等、才可谓称职。